平凡中文网【pf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红楼琏二爷》最新章节。

其实我一直认为,在《红楼梦》中细究人物的年纪,是豪无意义的。

因为书中开篇者就已经讲到,朝代、年纪皆不可考。

也就是说原者本身就不想让读者去深究这些问题,他是故意模糊了朝代,模糊了书中故事发展的时间线及人物的具体年纪的。

尽管如此,后世的痴人读者们仍旧对于极力的捋清这些问题乐此不疲,一如现代网文读者们总爱与写手抬杠一般。。

以下仅以原文,不任何延伸的带着大家捋一捋两个简单的问题。若有不对,敬请指教。

第一,黛进贾府时的年纪。

许多人认为黛进贾府时是六岁。理由:开卷第二回开头讲到,贾雨村旅居扬州时,黛年方五岁,后来贾雨村做了林府的西席,教了黛一年学,然后黛之母贾敏一疾而终,黛就被接到京城贾府。

如此看来黛似乎当真只六岁,但是仔细思考,这是禁不起推敲的。

理由1:我们来看看黛初进贾府时对探春的外貌描写

“削肩细腰,长挑身材,鸭蛋脸面,俊眼修眉,顾盼神飞,文采精华,见之忘俗。”

我们都知道探春是比黛小的。可能只小一岁不到,也可能小两岁,这且不论,单看“长挑身材”、“文采精华”等这些也不会是对于一个不足六岁的幼女的描写。

更不用说比探春还小好几岁的惜春了,黛进贾府时,她们都已经在学堂读书了,两三岁进学?

显然不太可能。

理由2:假设黛当时六岁。

我们知道袭人在贾母给贾宝之前是服侍湘云的,而且时间不短,后来史家太太没了湘云回去尽孝,这段关系才结束。

可以明确,黛进贾府时袭人已经在贾宝房里服侍了。。

这就极不合理了。要知道湘云是比黛甚至探春还要小的,由此可推断,在黛进贾府时,已经回到史家的湘云至多不过四岁?

那她在黛未进贾府之前,客居贾家,由袭人伺候的时候多少岁?三岁?一岁?

这且不论,再说袭人。袭人比贾宝大两岁,贾宝比黛大一岁。

也就是说,黛进贾府时的袭人至多才九岁,那她之前照顾湘云时多少岁?

贾家让一个七八岁还没发育的小姑娘,照顾一个最多三四岁的史家侯府大小姐?

这明显也不合情理。

类似的不合理还有,这里就不一一细论。

所以说,黛进贾府的时候,肯定是不止六岁的。

这也可以解释,第二回提及黛五岁的时候,是写到贾雨村被罢官后旅至扬州,听说林如海刚点了盐政,这个时候黛五岁肯定没错。

但是后来贾雨村大病一场,病愈之后因为盘缠快花光了,才起了赚钱的心思,然后托门路进了林府。

在这里,贾雨村在进林府做西席之前究竟在扬州驻留了多久,这段时间是不确定的!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皇长孙的团宠日常》《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》《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》《制霸超级碗》【晴天小说网】《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》《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》《龙只想水群,不爱待在洪荒》《别再催眠我了,反派皇女!》《游戏搞到一个亿

天才一秒记住【平凡中文网】地址:pfzww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笼中雀

笼中雀

Miang
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-11-13完结总书评数1854当前被收藏数5233魏国摄政王萧骏驰,求娶齐国公主姜灵洲。姜灵洲知道,此去他乡,远嫁敌国,怕是要郁郁此生,做一只老死宅内的笼中雀。但是……萧骏驰爱妃,请出笼。姜灵洲笼里挺好的,妾身懒得出去。谁是谁的笼中雀,并不好说~一句话摄政王与他的小仙女互相驯养的故事。阅读须知1.1v1,he,双处,甜宠不虐。2.全文架空,谢绝考据。内容标签甜宠主角姜灵
历史 连载 65万字
红楼:我是贾琏

红楼:我是贾琏

断刃天涯
可以的话,其实我是想躺着过完这富贵的一生。奈何群芳谢尽的结局,令人不忍,只好稍稍努力那么一点点,不能再多了。
历史 连载 236万字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
酱爆鱿鱼
李显穿越古代,成为一名假太监,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,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……
历史 连载 260万字
崇祯重振大明

崇祯重振大明

凤凰北斗
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,重振大明朝的努力。以《崇祯长编》《崇祯实录》《酌中志》等为准,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。
历史 连载 138万字
亮剑:团长你给我留点

亮剑:团长你给我留点

浮云里的风
李晋重生亮剑世界,成为新一团的一名小排长,并获得了战备系统,只要打鬼子,就可以获得贡献点兑换武器和粮食。面对如此诱惑,他果断带着手下去打鬼子,武器换了一批又一批,当李云龙知道后,直接跑过来打劫。“团长
历史 连载 496万字
亮剑

亮剑

都梁
版权信息书名:亮剑作者:都梁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:2017-04ISBN:978-7-5502-3495-6
历史 全本 52万字